众所周知,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一个工程能否盈利,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控制材料成本投入,而降低采购价格成本,则是控制材料成本的核心。
通过对2011、2012、2013年这三年公司物资系统大宗材料的用量、价格、供应商群体、供应链、市场环境的分析,依靠公司提供的物资采购平台优势,缩短供应链条,丰富物资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价格、控制材料成本的重要途径。
一、以战略合作方式获取较低的采购价格
公司物资系统每年都会对分供方进行评价、审核,从中选择一批实力雄厚,信誉度好的供货单位,2013年度我们的合格分供方已经达到 62家,主要涵盖了钢材、水泥、地材、商混、周材租赁这几个方面。这些商家都是长期与物资系统合作,也十分了解公司的现状,我们从他们手中采购的物资价格也相对低廉一些,同时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更进一步来看,如果从这62家供货单位中择优选择几家与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培养属于公司自己的金牌供应商,在壮大对方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获取更加低廉的采购价格,并且能够保证对项目部的物资供应。
二、科学地进行资金支付,降低资金成本
在寻求战略合作之后,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资金支付。就目前来看,公司物资系统包括物资供应分公司和所有项目部共同承担的延期费用相对较大。尽管与市场其他商家相比较,集团公司的月利率是相对较低的。但测算起来,如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的欠款额为一个亿,按照集团物流公司和新材公司月利率1%换算,公司每个月需要承担的延期费用为100万元,全年共计1200万元。由此看出,有计划的支付大宗物资材料款项,合理规避延期费用,可以为公司节约可观的成本。
三、缩短供应链条,减少中间贸易商的数量
公司的物资供应链可以简要的归结为:建材生产厂家——贸易商——运输商——公司,贸易商有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多级代理商之分,每一级代理商的价格底线是不同的,通常一级代理商的量是最大的,当然价格也最低,以此类推,每一级代理都会严格用量和产值来区分。所以,缩短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直接寻找一级代理商和生产厂家,减少代理级数。以钢材为例,公司按单批采购,由于采购量有限,则无法寻求与一级钢贸商或者生产厂家合作,但公司年需求总量较大,例如,2011年公司物资系统采购钢材总量达29979吨,2012年度采购了47905吨,2013年度采购钢材达25871吨,购买量已经达到了和一级代理商或生产厂家合作的条件。与此同时,依托集团公司提供的更大的采购平台,将会更具价格优势。
四、集中招标采购是物资采购的重要方式
与传统的采购方式相比,招标采购可以合理的利用材料行业的内部竞争,让采购价格走低。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设定双方共赢的招标条件,从质量验收、货物流通、资金支付等方面综合考量。可以采取单个项目招标、多个项目共同招标、片区招标、战略招标的方式来进行。就单个项目而言,必定是局限于地域、收款条件等,例如武汉、安徽芜湖等远征工程;而多个项目共同招标,在量大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较低的价格;片区招标则可以运用于地材、墙体材料等,因为运距基本是一样的,同时也保证了量大、价低。例如公司可以向工程密集的地域西永、璧山、江津片区共同招标采购多个工程所需的地材和墙体材料。战略招标,以购买量的优势换取相对较低的价格,培养属于公司自己的金牌供应商,比如公司可以根据今年新开工程材料需用总量,适时的向市场招标采购10000吨钢材。
五、预测物资价格涨跌,低价买入
材料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它受时间、气候、供需关系、市场、产能、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正确预判材料价格的走势,在价格低位时买进材料,变相的控制采购价格,便可减少采购成本。
某些材料的价格是具有周期波动的特性。以钢材为例,2011年,公司采购钢材的平均价格为5270元∕吨左右,2012年采购钢材平均价格为4580元∕吨左右,2013年采购钢材平均价格在4075元∕吨左右,三年来,每吨钢材价格下跌近1200元左右。但是,在此期间,钢材的价格不是以直线下降的方式,而是震荡下浮。从一年来看,钢材的价格也在不断震荡前行,由于9月和10月是施工的旺季,钢材的需用量是最大的,所以钢材的价格是最高的,其他月份钢材价格会相对低一些。采取订购方式,在9月、10月之前的几个月,订购一批钢材,比如在7月份用4500元∕吨的价格订购5000吨,而到了10月的时候,钢材的价格有可能上涨到4700元∕吨。理论上测算,两个月内公司节约的成本则是100万元。
有一些工程材料,甲方会采取锁定价格的方式发包,比如锁定钢材结算价为5000元∕吨,无论市场上钢材价格如何变动,高于5000元∕吨或者低于5000元∕吨,材料的结算价格都不变动。此时我们如果能够正确预判价格走势,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低位时采购批量钢材,创造利润。
我们追求优质高效采购供应:即是在正确时间,以适当的价格,从正确的地方,采购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物资采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各种采购方式相互支撑补充,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缩短供应链、物资采购方式多样化,则需要资金链健康高效的运行,从而进一步反哺于材料成本控制,达到拓展利润空间的目的。(物资供应分公司 张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