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6月24日,重庆建工二建公司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组织党委领导班子、中层管理干部、“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等70余人,到重庆工业博物馆开展“红色基地忆党史,不忘初心强党性”主题教育活动。 
铮铮誓言 初心如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鲜红的党旗前,重庆建工二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亮,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短短80个字的入党誓词,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初心与使命。 宣誓结束后,大家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对重庆工业博物馆进行了全方位的参观浏览。重庆工业博物馆是重庆市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之一,由主展馆、“钢魂”馆以及其他室内外公共空间组成,展馆围绕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以及重庆工业为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 民族工业的火种 大家先来到了“钢魂”馆,“钢魂”馆是在“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上进行活化利用、专题陈列、科普体验,“钢魂”馆完整的呈现了“钢迁会”成立、西迁并支持抗战的恢弘历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民族工业珍贵的火种,上海炼钢厂和汉阳铁厂均打算迁往重庆,于是成立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简称“钢迁会”)。这是一场铁血西迁,为保证按时完成运输任务,只能依靠水路运输,在运输途中,不时有敌机追踪袭击,期间共有23名工人被炸死、58人受伤,损失随船火砖、钢轨、铁件等达1300多吨。西迁完成后,钢迁会开始动工建设工作,炼铁、发电、炼钢、轧钢、耐火工程相继开工,南桐煤矿、綦江铁矿、綦江水道运输处等附属单位也先后投产,“钢迁会”冒着敌军的轰炸,克服着重重困难,成为了抗战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钢铁产量一度占到抗战大后方钢铁总产量的90%。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 随后,大家又来到了主展馆,主展馆分为序厅、开埠—工业星火厅、抗战—工业大后方厅、三线—工业基地厅、改革—工业转型厅、未来—新兴工业厅几个部分。一进入主展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装置“重庆之眼”,两边是记录了重庆工业百年变迁史的浮雕,寓意着开启城市记忆,回顾百年风华。大家跟随着历史的脚步,从重庆近代工业的萌芽一路走向重庆新兴工业的兴起,透过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及人工ai技术,大家回顾了民族工业的前世今生。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一件件冰冷的老物件、老照片,被历史赋予了温度,在知史鉴今中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完成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余娇) 
|